洗髓经官网

形意拳气功入门


  形意拳整体运动技法,要求外三合、内三合、内外六合。内三合为意、气、力合。意,指人的思维活动;力,指人运动产生的力量。在这里,气是灵魂,气与意合、气与力合的“气合之技”,是其重要核心技术之一。形意拳实战,形意拳气功入门,形意拳五行拳。

形意拳五行拳

  一、有关的几个概念

  1、关于气、发力、气感。古代哲学早就认识到“气”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并由此派生出很多相关气的概念,如:自然界之清气,经人肺功能吸入体内;水谷之精气,经人消化功能转换成生命运动维系的营养;人体的气血之气,泛指体质状态、精神状态、运动能力等。形意拳的许多拳论中有关于“气”的描绘:“气血充盈则精神健旺,气血亏损则精神萎靡。故内家拳之根本是内气。而丹田是内气之府,练拳者必先培养气血紧于丹田,丹田气足,然后引之内达于脏腑,油然见于面而为神,发于四肢而为力。”阐明了“气”是人体生物场中的一种能量流,是生命现象的根源。“气”是人的体能,源储于丹田,经达于脏腑,终出于四肢,又含有补气、聚气、运气、气贯四梢之意。形意拳实战,形意拳气功入门,形意拳五行拳。

  人的发力是能量的转化和输出,能量来源于食物和自身储备,通过血液对肌体的营养供给而产生运动能力。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在运动中,肢体各相应部位依次而动,将动能按一定路径送到输出位置,从而达到所谓的全身而动。

  我们在练拳时,会明显地感觉到体内动能的汇集和传递过程。局部的肌肉运动必然产生身体热量,在动能传递路径将留下热的轨迹,一股热流感就此产生,犹如一股气在体内流动,前人把这一动感称为“气”是可以理解的。所谓的运气,不是真的气体在体内行走,而是体感即神经反应在大脑中的印象而己。当我们站三体式静桩时有周身热腾的体感,特别是掌中有热、麻、胀的感觉,指有硬挺的感觉,这是营养供给增强体局部动感的反映。此时手的掌指区域会形成一个生物电场,即气场和所谓“气功”。要说明,由于此生物场的强度十分有限,不具有击打能力。

  2、气沉丹田。古人认为丹田是内气之府,练拳者必先培养内气聚于丹田。而人的腹腔充满了器官组织,没有所谓气的通道和存储空间,因此这里说的现象其实并不是“气沉于腹”。我们知道,人的肺呼量同腹部状态相关,吸气时胸腔扩容而腹腔缩容,呼气时则反之。发力呼气时,腹部为配合胸腔压缩减容必然是组织挤压下坠而肚皮努力膨鼓;其次,腹腔组织挤压下坠造成重心下移,使形态呈更加沉稳;第三,由于尾间紧邻腹腔下,尾闾动和脊动以及丹田状态是三位一体的关系,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如当尾闾下翻发力时,腹腔必沉实,脊柱必呈向后弓状。身体健壮或经锻炼,使腹肌、腰强壮有力,腹部协调动能力加大,此即所谓丹田气足。形意拳实战,形意拳气功入门,形意拳五行拳。

  3、关于气贯四梢。传统的形意拳术理论中的四梢,分别指头发(血梢)、指甲(筋梢)、舌头(肉梢)、牙齿(骨梢)。在我们发力时这四个梢均在起作用,有四肢百骸皆动之意。为使发力时动作行为要求更为明确,笔者认为还应有“意梢”和“力(劲)梢”的说法。意梢为眼睛,“心为元帅眼为先行”,“眼要毒”,发力时眼睛要充满杀意。力梢即动能输出点位,即广义上的拳。气贯力梢包涵的内容:一方面是力梢怎样承接好传到的体动能量流;另一方面是力梢怎样完成动能从我一方至对方身上的最有效的传递。力梢何时挺、放速,选好打点、意念深远的最佳形式组合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说“气贯四梢”,不如说“气贯力梢”更为简明扼要。若从气是体感及体动产生劲力的角度概括,将“气贯力梢”称作“劲贯力梢”更为科学,更便于理解。

  4、什么是气之合。气是意与力之间联接的扭带。力中带有意和气之后则变为所谓的劲。体感是体神经对大脑的反馈。是神经对肢体行为方式、时间、递次顺序、路径、目的等综合的反应。武术所修炼和追求的是人体在自身安妥的前提下,使功力如何达到最大,蓄发力如何更有效。习拳过程是刺激神经、神经功能挖掘、神经联系渠道的唤醒和再造过程。气之合,就是通过拳术练习使动能流动的体感得到强化,使运动过程的神经反应更加明晰,在意和力、躯干和四肢间建立起一个通道,实现内外六合,完成所谓的气聚丹田又贯于四梢之任务。形意拳实战,形意拳气功入门,形意拳五行拳。

  二、怎样做到气之合

  为达到气之合,形意拳传统习练步骤是先打身形基础,再练动感,最后再练任意状态下的内外六合,整个过程依次为整式练习、整劲练习和整合练习。

  1、整势练习。此阶段属于增强体能、规范形体架势、注入动作要领的基础性练习。形意拳静有定型,即三体式。它对周身各个部位都提出了静态时的要求,如头要正、指要顶、背要圆、气要沉,等等。动有动态要求,主要有起落钻翻、沉肩坠肘、背松臂抱、直来直往、拳势紧凑、三尖相照、齐动齐进等。通过三体式桩功的练习使练习者一改原有静型习惯,从头、手、肩、膝、意等诸多方面进行规范,一亮相即是三体式,就处在攻防兼备的状态下。通过五行、十二形等徒手单练套路练习、形意刀、剑、枪、棍等器械单练套路的练习,使练习者掌握攻守进退、动静疾徐等动作要领,达到外三合。

  2、整劲练习。这是在整势练习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动的体感练习,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方法是首先按照由简至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动桩的练习。可在五行拳中,选择自己较为顺畅的一拳为拳基(如劈拳),采取半步方式,反复练习起钻落翻的过程,体会内动驱外动的的方式和体感。通过体验发力过程中胯、脊、肩等部位动的感觉,强化体动在大脑中印记和大脑支配体动能力,在动与意之间建立起联系。做到体动我知,意识支配着体动和动的方式。其次,建立体动的合理顺序。按形意尾闾为内动之“转斗”、力从脚起,以及丹田、尾闾、脊柱状态三位一体等拳理要求,反复进行发力练习并不断地对体动过程进行修正,细细体会脚蹬力上传催胯、尾闾动启动丹田和脊荡动汇胯力上传,经颈椎向后突动,力分两处催肩而动,肩催肘、肘催手,各体位依次由松变紧,再由紧变松和开合蓄发,体动能量在传递中增大,动能流涌动的体感建立和大脑对动量流的引导等一系列过程。当体感如涓涓流水,无隙不入,无微不到后,寻觅劈拳发力各相关体位动的合理顺序并确定下来,再经反复多次的练习使其长到身上,即俗称功夫上身。此时不仅有了所谓气,还学会了在劈拳发力中所谓的聚气、运气和意气力的三合。在此基础上,按照形式不拘一格的要求,再依次进行其它五行拳以及十二形拳的动桩练习。第三,进行内外六合的练习。在整势练习中,溶入整劲练习方式,用内动驱外动,由明动向暗动、大动向小动发展;用外动牵动重心而动,让震脚促使重心速动之力传至力梢;周身发动使动的质量最大化,动能催动力梢使打击速度最大化,并以全身之颤抖和力梢坚实瞬间同时完成使能量全部输出至对方身上;动静、刚柔、阴阳、实虚、进退变化无隙全凭所需,行似龙、动似虎、步如猴,体现出形意拳术形与意、内与外,意、气、劲、形合一集中,周身上下无处不合的特点。形意拳实战,形意拳气功入门,形意拳五行拳。

形意拳五行拳

  3、整合练习。这是任意状态下的六合练习,属体感反馈决策过程中知彼知己的应用技法练习。当六合上身后,一动就为整劲,但这只是知己的功夫。技击是敌我双方所为,还需要知彼,方能百战不败,俗称“搭手便知有没有”。整合练习就是从自身假想敌的演练向实战技能的转换,从而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的境地。整合练习的方法是对打练习。形意前辈按照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实战环境下的技击方法,编排了许多对打练习套路,常见的传统套路就有五花炮、五行炮、安身炮、贴身靠、对劈拳等十余个。这些对打套路有的注重黏打训练,有的注重靠打训练,有的适用初练者,有的技法掌握难度较大,始终伴随着习练者功夫的渐进。练习时,首先要按五行相生克原理,以及高挑、低压、平势推的接手原则和先顾后打的顺序,依据对打设计安排,一招一式规范地进行练习。并逐步熟练掌握顾即蓄、展即打的技术,在已知规定动作实践中实现内外六合。必要时双方还要进行单招练习以强化动作规范,特别是对打中体动感运行练习。其次,进行适当范围内的变势练习。此阶段注重的是听劲和变手、决策和实施技法的练习。在双方规范动作熟练的基础上,双方都要寻求力大小、力落点、拧裹方式、击打目的等变化,刺激体神经使其反应敏捷快速有效,意念跟着对方劲力走,当刚则刚,当柔则柔,意动形随,左右逢源,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力求在变中做到内外六合。形意前辈所讲:“一手变一手,哪都不能走;一手变两手,可以走一走;一手变三手,走遍天下无敌手”,就是指应变能力的重要性。第三,进行任意变手对打练习。要选择功夫水平相当,武德端正,技术娴熟,应变能力强的武友为对练对象。通过任意推手、单招任意组合、对练拆练等方式,在适当保护、慎出全力、不出黑手的前提下进行练习,进一步接近实战环境。在对练中培养意念行走、起落无形、粘黏连随、依你而做、顺势而为、贴身发力、为我所控的能力。第四,进行拍打练习。拍打功是形意对练双方打与被打体验的常用增强功力方式,发力者可检验气贯四梢出劲方式,受力者可检验抗击打能力和劲力透的深度,进行比较交流。如气沉丹田,腹肌绷实形成局部顶凸,可抗击腹打,用收腹形成局部凹陷化力后再实施射丹田还可造成来拳的挫伤。通过拍肩掌力的向体内透度来检验上体松柔方式等。形意拳实战,形意拳气功入门,形意拳五行拳。

  形意拳实战内功心法秘籍,形意拳气与技和之武术核心秘籍
下一页:

形意拳劈拳教学

上一页:

形意拳十二形